
目前,我院勤工俭学的学生,在校园中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,他们通过辛勤的劳动来资助自己的学习和生活。在跨入社会之前便开始体会自食其力的感觉。图书馆于2003年9月搬新馆,由于人员紧缺,响应学院提倡勤工俭学的号召,开始招收第一批近30名贫困学生,经过培训到图书馆上岗。以后又陆续招收和替换了一些贫困学生。迄今为止已经有近百名贫困学生在图书馆岗位上工作过,为图书馆做出了一定的贡献。他们每月领取一百多到三百元的劳动报酬,基本能够解决生活问题。在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学生大多是贫困山区的农家子弟、下岗职工子女和城镇低收入居民子女。他们多数人是靠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支付学杂费,而生活费则要靠自己“打工”解决。由于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岗位有限,申请助学的贫困学生又特别多,所以图书馆每年都要进行人员更换,让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先上岗。但僧多粥少,很难解决所有申请到图书馆工作的贫困学生的困难。
值得我们称赞的是,大三的学生克服自身的困难,纷纷让出岗位给更需要帮助的师弟师妹们,体现了互相帮助的精神。生命科学系的张统泉同学家庭非常困难,但了解到新生中有很多贫困生正焦急地等待“就业”机会,就主动让出岗位,并写了一封诚恳的辞职信,让我们体会到他那善解人意,积极向上的一面。师兄师姐的退出,让更多的新面孔出现在图书馆,增添了图书馆的新生力量。
勤工俭学让学生学会在艰难中成长。一方面,勤工俭学的学生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一份收入,补贴了生活费,解决经济问题,为操劳的父母减轻一点负担;另一方面,利用勤工俭学的机会他们能够积累一些工作经验,提高他们了解社会、参与实践的能力,是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的一种尝试。许多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增强了自强自立的信心。“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,觉得生活得更有价值。”这是多数贫困学生的看法。从对以后的影响看,若学习与工作安排得好,确实可以锻炼学生的自立能力,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,增强社会责任心和职业道德。校园“打工族”应和着时代的鼓点,留下了社会的烙印。如何让校园“打工”有序、健康地发展,还需要学校、社会各方面不断地努力
图书馆 彭丽香
附: 一位勤工俭学学生的辞职信
尊敬的图书馆各位老师:
大家好!请允许我以这样的形式向你们表达最深的敬意和谢意,并申请辞职。辞职完全是由于我个人的原因,我觉得该为我两年的图书馆生活划上完整的句号了。
截止到昨天的最后一班,我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职责,并在心中默默地向图书馆惜别。当然,这种离别只是一种工作关系的改变而已,我的心依然深深地维系着图书馆。今后,图书馆出现更多的将是我学习和求索的身影,我以同样的执着与热情期待我们的图书馆越建越好,能为学生们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。
在此,我深深地感谢图书馆为我提供了这份工作,并感激阅览部老师两年来对我的关怀与照顾。可以说,图书馆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恰到好处的帮助,使我渐渐地在惠大适应过来,并不断地学习成长。图书馆简直就是我的衣食父母,这不仅是生活上的,还有学习上和精神上的。最后,无论多么不舍得,孩子长大了终究是要离开父母的,他必须学会独立地面对生活。而我,也终究要学会面对离别。各位老师,可能有点辜负你们的期待了,你们都希望我能做完这个学期,但我却在此时退出,为此我深感歉意。实因一张张新的面孔的出现,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离开,图书馆学生工已经顺利地实现了级际替换,我也应该把机会留给更需要的人。
如果因为我的离开而给各位老师带来什么不便的话,也只好敬请各位老师的原谅,我只能抱歉地说一声“老师辛苦了!”,我会在心中一直感谢你们的,感谢你们在我的人生旅途中,送给了我那么多。我暂时无以为报,只能祝福各位:“好人一生平安!”。谢谢!
此致
敬礼!
阅览部勤工俭学学生: 张统泉
2005-11-28
|
2025-10-16 |
|
2025-10-16 |
|
2025-09-25 |
|
2025-06-10 |
|
2025-05-19 |
|
2025-05-15 |